10月14日,香港《南華早報》報道顯(xian)示,阿姆斯特(te)丹上訴法(fa)院公開的法(fa)庭文件徹底撕碎(sui)了荷蘭政(zheng)府的偽裝。
文件顯示,美國官員早在今年6月就已向荷蘭表明立場,威脅若聞泰科技旗下子公司安世半導體想從美國“實體清單”中獲得豁免,其中國籍首席執行官必須被替換。這一鐵證,直接戳穿了荷蘭政府對外公布“行動純屬巧合”的托詞。

▲安世半導(dao)體。圖源:IC photo
美國長臂管轄,荷蘭淪為“打手”
早(zao)在2018年,聞(wen)泰(tai)科技斥資332億元人民(min)幣(bi)收購了(le)從(cong)半導體巨頭恩智浦剝離出來的(de)安(an)世半導體。
這一收(shou)購最初得到了(le)包(bao)括(kuo)荷蘭(lan)政(zheng)府在內的各方(fang)積極響應。聞泰科(ke)技收(shou)購后,安世半導體的經營質量實現全面躍升。
近五年來,安世為荷蘭貢獻了1.3億歐元的企業所得稅,在荷蘭(lan)、德國、英國等(deng)地設有研發與制造中心,雇傭數千名員(yuan)工,對當地的(de)經濟帶來了巨大貢(gong)獻,為(wei)汽(qi)車、工業(ye)、能源等(deng)關鍵(jian)行業(ye)提供不可替(ti)代的(de)成(cheng)熟制程芯片。

▲2025年(nian)8月25日,德國漢(han)堡:Nexperia公司(si)員工在(zai)半導體(ti)制造無塵車間(jian)內巡視。圖源:IC photo
9月29日,美國(guo)商務部悍然發布出(chu)口管制(zhi)穿透性新規。如嚴格按照(zhao)該(gai)規定,已被(bei)納入“實體清單”的(de)聞泰科技(ji)的(de)限制(zhi)范圍將擴大至其持股超50%的(de)子(zi)公司。
美穿透新規出臺后,荷蘭政府立即翻臉。9月30日,荷蘭政府以治理缺陷等為由,首次動用《商品供應法》介入安世半導體管理,暫停中方CEO職務,任命外籍董事掌握決定性投票權,并宣布對安世半導體的接管決定。
媒(mei)體公開資料是又一(yi)鐵(tie)證。
美國(guo)《華爾街日報》報道稱,其獲取的(de)會議錄音顯(xian)示,聞泰科技高管在10月12日與投資者的(de)電話會議中直言,“荷蘭(lan)經濟事(shi)務(wu)部顯(xian)然是跟在美國(guo)政府(fu)身后的(de)一(yi)只溫順綿羊”。
另外,阿姆斯特丹上訴法院公開的法庭文件顯示美國官員早在今年6月就向荷蘭施壓及威脅。事實上,此前美國政府就曾逼迫荷蘭阿斯麥禁止向中國出售先進光刻機,荷蘭二話不說就照辦了。
如今,美國將長臂管轄延伸至成熟制程芯片,荷蘭又一次充當了美國的“打手”。
反制或箭在弦上?
打得一拳開,免得百拳來
顯而易見,荷蘭政府開創了一個危險且惡劣的先例。
如果一個國家可(ke)以(yi)以(yi)安全為名,行經濟掠奪之(zhi)實,這(zhe)種行為無疑將對全球(qiu)商業規(gui)則造成嚴重(zhong)破(po)壞(huai)。如果每個國家都可(ke)以(yi)隨意(yi)接(jie)管外資企業,全球(qiu)經濟秩序將陷入(ru)混亂。
顯然,荷蘭政府(fu)“搶奪”行(xing)為,已嚴重(zhong)損害了(le)中(zhong)國企業(ye)的(de)合法權益,也破(po)壞了(le)全球供(gong)應鏈的(de)安全穩定。
面對荷(he)蘭政府(fu)近乎明搶的行為,可以預見,中國政府(fu)顯然不會坐(zuo)視(shi)不理。
中(zhong)國(guo)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10月(yue)13日的記者會(hui)上(shang)明確指(zhi)出,“中(zhong)方一貫反對泛化國(guo)家(jia)安(an)全(quan)概念、針對特定(ding)(ding)國(guo)家(jia)企業(ye)采取歧視性(xing)做法(fa)。有(you)關國(guo)家(jia)應切實遵守市場原則,不(bu)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。中(zhong)方維護(hu)自身(shen)正(zheng)當合法(fa)權益(yi)的決心堅定(ding)(ding)不(bu)移(yi)。”
至于反制的方式或采取何種措施,普通人很難提前預估。但是,鑒于中國在稀土礦產資源上在全球供應鏈的絕對優勢,在應對類似外部施壓時擁有了較大的政策空間。
近期(qi),中國出(chu)臺(tai)的(de)(de)稀土(tu)物項管(guan)制(zhi)(zhi)升級措施(shi),已明確涉及高端半(ban)(ban)導體(ti)(ti)生(sheng)產材(cai)料(liao)和設備的(de)(de)出(chu)口將逐案(an)審批。考慮(lv)到阿(a)斯麥在(zai)荷蘭半(ban)(ban)導體(ti)(ti)產業的(de)(de)地位(wei),任何針對(dui)它的(de)(de)反制(zhi)(zhi)措施(shi)都(dou)將對(dui)荷蘭經濟(ji)產生(sheng)顯(xian)著(zhu)的(de)(de)牽制(zhi)(zhi)效果。
此(ci)外(wai),中國在半導體產業(ye)鏈的布(bu)局已形成戰略(lve)縱(zong)深。
安世半導體作為全球車規級芯片的重要供應商,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歐洲車企。若荷蘭執意擴大制裁,中國完全還可能通過芯片反傾銷調查等手段進行反制。毫無疑問,基于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獨特地位,任何針對中國的貿易不公正對待,中國都能找到相對應的措施予以糾偏。
出海企業啟示:背靠祖國
方能行穩致遠
安世半導體事件給(gei)中國科技(ji)企業(ye)出海及(ji)跨國并(bing)購敲響(xiang)了(le)警鐘。
近年來,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布局步伐加快,但遭遇的政治化打壓也日益增多。安世案例表明,即使合法合規經營,仍可能成為地緣政治的犧牲品。企業(ye)(ye)如果僅(jin)單(dan)純追(zhui)求商業(ye)(ye)利益(yi)、忽(hu)視地緣政治風險的國際化路徑探(tan)索(suo)還不夠。
歸(gui)根結(jie)底,中國(guo)企業的海外投資必須背靠祖國(guo),方能(neng)行穩致遠。
一方面,要充(chong)分評估(gu)東(dong)道(dao)國的政(zheng)治環(huan)境和(he)地緣風險,避免在敏感領(ling)域(yu)過度集(ji)中,同時要強化多元化布(bu)局,增(zeng)強抗風險能力。
另一方面,要更加注(zhu)重技術自主可(ke)控(kong),減少對海外供應鏈的依賴(lai)。安世半導體的案例證明(ming),即使企業已合法收(shou)購,一旦涉(she)及關鍵技術,仍可(ke)能被政治力量強(qiang)行接管、霸占。
值得欣慰(wei)的是,中國(guo)已開(kai)始構(gou)建更(geng)加穩健(jian)的全球產業(ye)鏈(lian)布局。
近年來,中國芯(xin)片國產化率已逐年提高(gao),在成(cheng)熟(shu)制程芯(xin)片領域取得顯著突(tu)破(po)。

▲2025年10月15日(ri),新凱來子公司發布兩款EDA設計軟件。圖(tu)源:IC photo
在10月15日開幕的灣芯展上(shang),新凱來(lai)旗下啟云(yun)方科技發布(bu)了兩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電子工(gong)(gong)程(cheng)EDA軟(ruan)件,標志著(zhu)我國在電子設計底層工(gong)(gong)具鏈上(shang)實現了關鍵突破。
這些都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提供了更強的底氣和更廣的回旋空間。加之中國政府維護企業利益的強大決心與反制能力,共同構成了應對國際博弈的底氣。
統籌丨胡 文
作者丨鄭創彬
編輯丨梁 煖